-
-
分享
-
字大
-
字小
今天是3月17日,中國國醫節
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有這么一個節日,但它今年卻已經是第91年了。
中醫堪稱中國“國寶”,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。鴉片戰爭前,中國醫界一直是中醫一枝獨秀。列強入侵后,西學漸漸在中國落地生根,兩種異質醫學體系并存,導致中西醫之爭日益激化。
中國國醫節從何而來?
中醫藥學,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。鴉片戰爭前,中國醫界一直是中醫一枝獨秀。列強入侵后,西醫學漸在中國落地生根,兩種異質醫學體系并存,導致中西醫論爭日益激化。
1929年,國民黨政府衛生機構的主管俞云岫在一次工作會議上提出:取消舊醫藥(那時中醫中藥被稱為舊醫藥),全盤否定中醫中藥。如果取消舊醫藥被確定,治病用藥,只能是西醫西藥,我國幾千年的傳統中醫中藥就會被遺棄。這就是臭名昭著的“廢止中醫案”。
“廢止中醫案”在醫學界引起巨大震動,大量中醫藥界人士紛紛抗議。同年3月17日,當時國內17個省市的200多個團體、300名代表云集上海,召開全國醫藥團體代表大會反對廢除中醫中藥。當時社會公眾輿論也支持中醫界紛紛聲援,
最終,廢止中醫議案未被采納。為了紀念這次抗爭的勝利,弘揚中醫中藥,保障人類健康,醫學界人士將每年的3月17日定為“中國國醫節”。
中醫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中醫的存在。很多人認為中醫是治療慢性病的。甚至于認為中醫只能治療一些小病輕病,如果是關乎生命危險的大病重病急病,中醫一定是不行的。這種觀點肯定了中醫的一部分作用,但卻忽視了中醫的絕大部分的價值。事實上中醫正好相反,中醫治療急癥的經驗也已有兩千多年。
幾千年來,世世代代的中國先賢窮盡畢生精力研究中醫,留下這座博大精深的寶庫,凝結了數以萬計前輩智慧的結晶,不會因為一時、一代、一些人的看法就被“消滅”。
“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,應當努力發掘,加以提高。”——毛澤東
“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,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。”——習近平
中醫,是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結晶,如果不能正確地發揮、傳承中醫力量,這將是一部分文化遺產的散失。
“中國國醫節”提醒我們,關注中醫,關注國粹,讓中醫藥學以及更多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。